智慧養豬可讓養戶增收1344億元!
5月18日,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政府、特驅集團、德康集團及阿里云聯合發起舉辦了一場畜牧養殖行業的饕餮盛宴——“2018中國智慧養豬(合川)創新發展論壇”。論壇上,由特驅集團、德康集團及阿里云聯合發起的“智慧養殖產業生態圈”在現場1000多人的共同見證下,正式宣告成立。
智慧養殖產業生態圈正式成立
智慧農業大勢所向,智慧養殖產業生態圈順勢而生。
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作為傳統農業大國,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農業,從沒有過像今天這樣飛速發展。隨著互聯網、人工智能的普及,智慧養殖悄然興起。
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,實施智慧農業工程。2018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農業,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。由此可見,智慧農業將是一大趨勢。
重慶市合川區政府區長徐萬忠致辭
特驅集團董事長、德康集團董事長王德根致辭并發表演講
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致辭
早在今年2月,阿里云、特驅集團、德康集團就宣布合作人工智能養豬。此后,經過前期數次對話協商和多方籌備,約30家畜牧養殖行業上下游企業于4月11日舉辦籌備會。
至今,智慧養殖產業生態圈正式成立,生態圈內包括發起單位、聯合發起單位、成員單位共計超40家國內外各領域標桿性的畜牧企業。這標志著中國畜牧養殖行業搭上了以農業ET大腦為技術核心的高速列車,開啟了AI養殖的新征程。
據了解,在生態圈內,飼料和養殖企業可以享受阿里AI智慧養殖系統及生態圈其他成員提供的超值服務,并為下游養戶提供生態圈優質資源和更具競爭力的價格,以降低其養殖成本,提升養殖綜合效益,提高養戶與企業粘性。
各類養殖資源供應商可以通過生態圈實現互利共贏、資源共享,發展更多客戶資源,由縣委生態圈內合作伙伴提供優質產品及服務,降低成本,提高經營業績。
各類養殖場則可以享受阿里AI智慧養殖系統及生態圈其他成員單位提供的超值VIP服務,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養殖效益。 因此,華西希望集團總裁、特驅集團董事長、德康集團董事長王德根表示,由畜牧業各領域領軍企業共同成立的智慧養殖生態圈,將會改變畜牧行業現有格局,推動行業變革,并引領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。
大會現場
規模養殖占比45%但效率低,智慧養豬可為養戶總增收1344億元。
會上,全國畜牧總站站長、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楊振海表示,目前國內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已經占到45%。35家年產百萬噸以上飼料企業產量占比超過62%。而過去一輪豬周期賺錢時間超過3年。也就是說,國內養殖規?;戎胤€步提升,生豬市場供應更趨穩定。
全國畜牧總站站長、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楊振海
然而,目前國內養殖效率卻相對較低,王德根表示,當前全國母豬存欄量4200萬頭,平均PSY18頭。
四川農業大學吳德教授
母豬很大程度決定了養殖效率,但是四川農業大學吳德教授表示,當前中國種母豬生產仍存在諸多問題。一是母豬發情率低。二是有效活仔數低,死胎、木乃伊和宮內生長限制(IUGR)仔豬增加。三是新生和斷奶仔豬成活率低,生得下,養不活。四是母豬淘汰率高,丹麥、北美、中國母豬年淘汰率均高達50%,50%母豬僅提供30-40頭斷奶仔豬即淘汰,母豬高淘汰率也是世界性難題。
華中農業大學彭健教授
而華中農業大學彭健教授表示,養豬企業對數據的利用不足,數據價值未充分發揮。彭健教授表示,在美國已經有84%的豬場開始使用了數字化的數據采集系統,但是其中僅有42%的豬場利用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,國內則更低。
針對國內養殖效率低下問題,王德根表示智慧養殖可以很好地解決。如果實現智慧養殖,PSY將增加8頭,達到26頭,相當于節約1350萬頭母豬。相當于節約1000萬噸糧食,減少7500萬噸糞污排放量,減少30萬畝圈舍建設土地面積。而按照400元/頭的邊際貢獻,以現有母豬存欄量計算,養戶將增加1344億元收入。
阿里云總裁胡曉明通過視頻致辭
大會現場